畬族在廈門
一提到少數民族,我們立即聯想到在遙遠的天邊,在那人煙稀少、崎嶇難行的大山裡,住著一個個部落;他們日出而作、日入而息,在森林深處和高山雲端,在最後的香格里拉境內,唱歌跳舞,飲著自釀美酒,唱著民族歌曲,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。不過很少人知道,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繁華地區,在高度現代化的水泥叢林,也有一支中國少數民族住在這裡,就是「畬族」。畬族是我國人口較少而又典型散居的民族之一,廈門鐘宅村就是一個以畬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處,也是福建地區具有少數民族風情的自然村落。
廈門鐘宅源起
畬族最主要聚居地區是在福建北部山區,和浙江南端接壤,一如臺灣原住民,大部分喜歡居住在深山。畬族共約七十多萬人散居,少部分遷移到低海拔山區或平地。由於靠近城市,又受到改革開放後經濟急速發展等影響,他們整體文化和語言也在逐步消失之中。其中一支畬族就住在廈門島東北部,名為五緣灣,村落稱為鐘宅,因為居民全為鐘姓家族。五緣灣靠海,地處偏遠,鐘宅畬族選擇在此落腳開墾,生活至今。根據研究,畬族人共有四個姓氏:雷姓、藍姓、鐘姓、盤姓,其中鐘姓、藍姓比較常見,雷姓在漢族中也不少見,只有盤姓很罕見,自西元2000年至今尚未見過。【註1】廈門鐘宅居民雖然多已漢化,還是有許多明顯不同之處。1980年開始有一股回歸民族的熱潮,只要有根據,中國政府都會協助他們回歸自己原來的民族身分,經過一些事件的發起,終於確定鐘宅的居民確實是畬族的一支。
規劃民宿特區
鐘宅舊村有六百多年歷史,有豐富的歷史遺跡。鐘宅畬族社區位於廈門市禾山街道,是島內惟一的少數民族村。該社區東北兩面臨海,西與原縣後村接壤,面積三點五平方公里,分為九個村民小組,目前聚居著四千多位族民。曾為廈門島內最後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,現已開發,四面圍起籬笆,牆上寫著鐘宅畬族村的改建計畫等標語。在這份改建計畫裡,有一處約九萬平方米、最核心的紅色區域,預留給民俗用地。這裡,鐘氏祠堂、瀾海宮等人文古跡以及畬族古老的大厝、歐式風格的洋樓建築,將在改造開發中保留下來,打造成開放式的城市博物公園。「保留原住記憶」是鐘宅舊村改造的出發點,希望結合原有文化特色與民俗風情,達到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的目的。
再造福音契機
由於廈門城市化是由中心向邊緣輻射推展的,更增添多元文化色彩。其歷史人文,融入了很多閩南習俗與傳統信仰,自然形成民俗特色區的宣揚重點︰以(閩廈)華僑文化和畬族民族風俗的『祭祖墓』、『燒王船』為主的地域性文化……【註2】廈門畬族呈現出一個少數民族未來生活的縮影,這樣的文化保留將形成更深的屬靈捆綁,誰來把福音傳給他們?根據二十年前統計,在畬族約七十萬總人數中,信主的人數只有千分之二,至今尚未突破。特別在繩是地區少數民族,一方面屬於弱勢群體,另方面有負擔傳福音給他們的教會也不多,在城市化快速進展的今日,他們將會很快消失。相對的,那些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,若是有機會、有條件進入城市工作生活,我們是不是也該把握機會去關懷他們,向他們傳福音?1997年後,香港教會開始關心新住民福音工作,力除排外思潮,積極展開從中國移居香港的新住民事工,為教會復興掀起新頁。此次少數民族宣教團隊前往探訪住在廈門畬族的基督徒同胞,期盼在這次特殊的相遇中,興起新的思維與新的宣教行動。
【註】
1. 華語廣播網,編輯:張偉,明清時期畬族盤瓠傳說的再發明及其原因,作者︰石奕龍)
2. 鐘宅佘族村文化,http://tieba.baidu.com/p/1420785721